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利弊

110次阅读

随着机器对人工的替代,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何在?”在今天召开的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严重不足,格物斯坦表示:必须从中学开始普及人工智能素质教育,减少考试负担,激发学习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利弊插图

所谓“人机一体”或“人机融合”,是指随着纳米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从生理、肉体上与机器合为一体,实现了“人的机器化”和“机器的人化”。在这方面,医学上已展示了很好的前景。在这里,笔者关心的是教育问题,即通过机器与人脑的联结而实现的“意识传导”将会对教育方式进而对教育的性质产生的影响。“意识传导”是指机器与人脑进行联结,从而实现意识、信息在机器和人脑之间的直接传导。

目前人脑与电子设备和网络结合的实验虽然仍处于实验阶段,但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工智能在应用于人机一体、意识传导方面所展示出的巨大潜力不可估量。在乐观派看来,“意识上传成为现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即便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失去控制,一定程度的失控又如何承受。当科学家、人类最聪明的大脑都无法理解洞察如何运算和做出决定的机器,机器为什么就要按照人的期望和价值选择来教育人类?从逻辑上讲,它并不是必然的对抗人类,也不是简单的听从或依赖于人类,而仅仅是按照机器自己的“意愿”、逻辑、不断升级和进化的算法在工作,在引导和教育学习者。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利弊插图1

在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之后,对一般的个体、儿童来说,不是机器在依赖于人,而是人的一切都离不开机器,包括教育和学习,不是个体在控制机器,而是高度进化的机器在洞察、分析、调节和引导着人的生活、学习、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不如人工智能更了解自己,只能把我们自己的规划、改善和提升都交给了机器和算法。

人工智能全面改变了教师角色。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教师角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取代教师,但通过“人——技”结合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德育和能力培养等工作。智能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师能力标准将被重新定义,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

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作用机理、实施路线、师资力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学科支撑,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利弊插图2

综上所述,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的理想是点燃每个人希望的火焰,促进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后,教育越来越成为传授标准化知识技术的工具,分数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评价标准,人——个性化、生动活泼的人在教育中越来越模糊。而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广泛使用,为教育回归本源,为教育、教师聚焦于学生、聚焦于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原文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8953526

正文完
 
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不知道 2023-08-15发表,共计1286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如无来源则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