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好莱坞科幻片发展特点(人工智能)影评

171次阅读

20 世纪以来好莱坞科幻片发展特点

—以《人工智能》为例

摘要:根据《电影艺术词典》,科幻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科幻片有以下的主要特点:首先故事情节在时间安排上,比较不受现实性的限制;然后人物塑造比较简单,大多希望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特效和情节;其次最大冲突是人与人的环境力量的冲突,比如自然灾害来袭和外星生物入侵等;最后,科幻片多以生命至上,追求正义,珍惜人生作为中心思想。

关键词:电影与科技、生命至上、信仰与追求,

一、科幻片的发展

科幻片的发展源于欧洲,电影是科技的产物。《科学怪人》是第一部美国所产生的科幻片,奠定了美国科幻片的固有模式。《海地两万里》* 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美国科幻片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了与欧洲不同风格的科幻片风格,更注重情节,以传奇为主,利用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来完成的。

科幻片满足了人的好奇心,包括对时空的好奇,对人类自身脆弱性和人类生存意义的领悟。《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小男孩在冰封亿万年后醒来,电影却只叙述了他在一天之内的生活。科幻故事发生得地点,看似不着边际,但其实也非常有限。影片中的主人公可以穿越数万年,在星际间冒油,但所有事件其实只发生在一个小小的飞船里。虽然好莱坞科幻片在想象上天马行空,但在逻辑规则上是最严格的,讲求的是一个内部真实统一而不矛盾的虚幻世界。

好莱坞科幻片推崇生命至上,追求正义勇敢,珍惜人生这些永恒的价值。《时间机器》中,男主认识到改变过去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和未来。在《隔世情缘》中,女主角发现与其追逐金钱和权力,倒不如好好享受生活和爱情。好莱坞科幻片中,不乏探讨生命与死亡,人与机器,生活与科技等的这一类课题。在这些矛盾中,观众将思索,究竟何为重要。

二、好莱坞科幻片内容分析

从《ET》到《AI》。《人工智能》足够煽情,也符合了好莱坞一贯的叙事模式,不管怎样都要让观众有所得—无论是欢笑泪水还是震撼。这部电影依旧是以灾难为背景,科幻为手段来传达和表现对于人性和的反思和对爱的温情呼唤。在《ET》*中斯皮尔伯格是将成人世界与孩子们的世界进行对比,通过不同态度,来揭示成人世界的冷酷自私以及孩童们的天真与善良,而《AI》中是将人类与机器人相比较,主要通过机器人小男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世界,从而实现对人性反思的诱导。

从情节到情感,从复制到镜像。《人工智能》最开始就抛出了重大的伦理问题,在机器上发布会上,女记者发问,我们制造出机器人来爱我们,但我们有必要去爱这些机器人吗?科学家的回答是含糊的:“难道上帝创造人类不是让人类去爱他的吗?”机器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人类,而人类则可以由着性子利用它们。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是人类对于自身人性的深刻反思。

当大卫的情感机能被开启,他还是不能像人类那样去渴望,去拥有。博士在片中说,在你之前,机器人不会梦想,他能只能按人们的摆布形式。但是,你发现了一个童话,在爱的指引,想象的驱动下,踏上上寻找神话之旅。这一点,其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由此,大卫变成了末世中人类精神的承载者。

从存在到信仰。在片中一个独白“蓝仙女是人类缺陷的一部分,他们总是希望找到那些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或者,这也恰恰是人类最大的天赋,那种不遗余力追寻的能力。”于是,影片主题从存在上升到信仰。本片的结局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含混性,看似完满,实则凄凉。机器人为了变成人类母亲的孩子,不惜冰封,最终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相聚中功德圆满。时间,在这里变成了一个虚幻的概念—两千年的等待就像一瞬间,而为期的相聚则变成了大卫所追寻的永恒。

三、好莱坞和中国科幻片制作对比

科幻片与科幻小说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片来源于著名科幻小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科幻小说的积累已有足够佳作可为电影创作提供素材。然后,中国却没有出现相应的优秀科幻电影佳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科幻作家无法参与中国电信的创作,换言之,就是科幻作品与科幻电影之间“脱节”了。

若从技术而言,中国当下的特效水准完全达到世界级水平,例如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制作的《魔比斯环》,是中国动画史上首部纯三维高清动画电影,同时《魔比斯环》是中国拥有百分之百版权。另外,在国外,科幻电影中宏大的特效场面一般是有多家公司通力的,以达到最优秀的效果。而中国电影业尚未形成真正的特效制作行业,无法形成一种产业化的生产链条。这亦是中国科幻片在电影的发展的关键之一。

国内导演制片人群体科技素养不足:科技探索热情与专业性缺乏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中国导演、编剧以及制片人对于科技的敏感力不足,整体上国内电影从业人员缺乏对于技术与科技探索的热情,而科幻电影需要导演和编剧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足够的科技素养和探索精神。

从 2014 年的星际穿越,到如今的西部世界,其实在国内都形成了一股探讨潮,科幻在国内的探讨热度越来越高的背后,其实是无人驾驶、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智能硬件、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些以前仅在科幻小说、电影中出现的新兴技术,已经被谷歌、微软、亚马逊、国内 BAT 等各大科技巨头逐渐应用到现实领域。

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思维开始得到延伸,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科技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想象力并没有普及到国内的许多编剧与导演、制片人身上。因为本质上,科幻片需要一定的科学功底与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逻辑推理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前面说到西部世界,整体上有一种强大的逻辑建构能力与想象能力。但对应到国内的电影市场,具备这种科幻功底的素质与导演、制片人、编剧群体是缺失的。

被资本裹挟下的伪 IP 电影泛滥:电影工匠精神的缺失

另一方面,资本追逐赚快钱,而打造一部各方面投入到位且用心的科幻作品需要大量资本与技术的投入。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拉上 IP 的概念容易拉投资,各种粉丝片低成本,无需特效,主打粉丝经济,可以通过粉丝电影、贩卖小鲜肉电影与互联网渠道的推广与营销来赚快钱,各种 IP 概念的粉丝片盛行的背后,本质是电影作品打造的工匠精神与想象力的缺失与创意的匮乏。

在国外,科幻电影往往能带动产业联动的效应。比如《哈利波特》打通了游戏、小说、主题公园、周边等多个领域。“漫威”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等,常年都有强大的 IP 经营,打通了动漫、游戏等诸多方面,这种战略思路与产业联动的执行力,才可以称之为 IP 的打造,这也是国内被资本裹挟下的伪 IP 电影所缺失的。

四、好莱坞科幻片影像结构分析

冷科幻的镜头语言。在电影中,镜头也成为塑造未来感和科技感的重要手段,让看似寻常的父母孩子之间的家庭关系呈现出陌生的,不真实的甚至是悬疑的感觉。居家和交通工具都是充满着玻璃和镜子,房间的门也凸显着一道道金属线,被镜像倒映,切割过的画面来表现人物,不同寻常生活的人物拍摄角度,给观众带来陌生,未来的感觉。

导演匠心独运的用镜头表现人物行为和怪异举止。以一个虚化的人物画面,脚步的中级景,从背后跟拍的长镜头跟随机器人大卫来到了未来父母家,大卫虚幻般出场被延宕,铺垫了下文他与人类相处时所表现的莫名其妙,慢慢的揭开庐山真面具,他似人非人,令人惊叹又惹人心疼。

科幻片,在色调上善于利用冷光源营造科幻环境,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这种光的处理最为突出。而在夜景上,则使用多重亮光,是整个气氛蒙上异时空科幻的光影。

结语

总体而言,好莱坞科幻片随着电影工业化生产而出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价值观具有一定模式,能满足观众在欣赏一部易懂的电影时的娱乐需求。科幻片的基本主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基本特征乃是“营造科技传奇或科技童话”,以科学为依据。从事电影工作者将科幻片的兴盛原因归结为心理,科技,艺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

参考文献:

《李安哲学》[美] 罗伯特·阿普 / [加] 亚当·巴克曼 / [美] 詹姆斯·麦克雷 编著 / 邵文实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谁谋杀了好莱坞》[美] 威廉姆·高德曼 / 何超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视听语言》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释:《海地两万里》影片长达 105 分钟

《ET 外星人》斯皮尔伯格的早期电影,讲述小男孩艾里奥特与外星人建立了纯真友谊的故事

《AI》虚幻的未来科技生活,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为了缩短机器人和人类差距而奋斗的故事。

《魔比斯环》是一部全三维数字国产魔幻大片,中国三维电影史上投资最大、最重量级的史诗巨片,耗资超过 1.3 亿人民币,400 多名动画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而成的惊世之作。

原文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88258/

正文完
 
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不知道 2023-08-20发表,共计3487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如无来源则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