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交易”“涉黄超话”……这些刹不住,毁的是孩子!

138次阅读

新华社兰州 4 月 12 日电   题:“ 黑话交易 ”“ 涉黄超话 ”…… 这些刹不住,毁的是孩子!—— 部分网络平台 “ 黄毒 ” 清理难调查

新华社记者姜伟超、马希平、田晨旭

日前,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安排部署开展 “ 新风 2021” 集中行动,其中 “ 深层清理网上对未成年人具有诱导性的不良内容 ”“ 督促网络平台实施 ‘ 青少年模式 ’” 并切实发挥作用是 “ 护苗 2021” 专项行动的核心内容。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平台、账号利用涉黄信息博眼球、赚流量的问题仍屡见不鲜:有社交软件中存在大量 “ 污 ” 表情;有聊天群、社交平台的话题中发布涉黄图片、语音,诱导色情交易;部分短视频平台上充斥暴露低俗的 “ 露肉 UP”,且这些内容对大多数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轻易可见。

有缩写有暗语 “ 黄毒 ” 藏在 “ 黑话 ” 里

“ 黑话 ” 掩护涉黄交易,有青少年参与。记者发现,不少涉黄 QQ 聊天群名或使用字母缩写;或使用暗语等来打掩护。据群成员信息显示,群人数在 300 人至 3000 人不等,“00 后 ” 占比在 80% 左右,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这些 QQ 群中,记者见到有人用 “ 黑话 ” 进行涉黄交易。记者还在一类 “ 恋人下单群 ” 里发现明码标价的 “ 菜单 ”:价格从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包括多类涉黄违规活动。

还有微博上,一些超级话题中出现大量与教育场景相关的淫秽图片和露骨评论,其中一些还诱导色情交易或引流至黄色网站。

记者注意到,未成年人能够轻松加入这些聊天群、话题组或观看视频。

“ 青少年,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自控力都比较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告诉记者,“ 网络涉黄信息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刺激,增加诱发性骚扰、性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难点:技术滥用 防护漏洞 成本制约 流量焦虑

此前,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各类网络涉黄信息的打击力度。国家网信办相关工作负责人明确表示,网上 “ 软色情 ” 信息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社会风气,尤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将集中整治利用 “ 软色情 ” 信息博眼球、赚流量的平台和账号。但要彻底清理 “ 黄毒 ” 仍存现实难点。

—— 部分新技术被用于传播涉黄信息。记者发现,QQ 中支持 “ 阅后即焚 ” 的 “ 闪照 ” 技术成为传播涉黄信息的工具,增大了平台审查难度。

—— 青少年模式漏洞大。根据有关部门要求,主要网络平台通常都会设置青少年模式。但记者却发现其中漏洞不小:切换至青少年模式后,记者仍能在微信中搜索出大量纯文字 “ 污语言 ” 表情包;在此前加入的 QQ 群中依然可以浏览涉黄信息。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线的青少年模式对用户均无强制性。用户只需输入密码即可自由关闭青少年模式。多名受访家长表示,这仅对使用家长手机上网的孩子能起一定作用,对自己拥有手机的青少年则效果甚微。

—— 涉黄信息流量大,令部分平台和账号经营者 “ 欲罢不能 ”。记者注意到,快手上 “ 露肉 UP” 流量颇高,部分浏览量高达千万次。部分涉 “ 黄 ” 微博超级话题的浏览量也不少,其中有的高达 2000 万次。记者在某视频平台上发现,题目低俗或软色情意味明显的视频浏览量普遍高于合规视频。

有业内人士表示,流量不仅是账号经营者变现的真金白银,更是平台经营的生命线,面对 “ 流量焦虑 ”,清理涉黄低俗内容难度明显。

人工智能等技术潜力大 法律赋能推动平台重视

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负责人表示,“ 护苗 2021” 专项行动中,将督促网络平台实施 “ 青少年模式 ” 并切实发挥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关振宇认为,还可尝试打造 “ 青少年账号 ”,即 “ 青少年账号实名认证并绑定成家长账号 ‘ 副号 ’”,此模式有利于加强家长对登录权限的控制力,且技术开发难度不大。

关振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平台治理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平台应积极与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提供运营中实际产生的高质量训练数据,提升对隐藏不良信息的技术甄别精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与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精武表示,网络安全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均要求网络平台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不良信息甄别防范机制,平台确保资金与人力投入,保障相关机制在技术上适度先进、高效准确,以此保证平台传播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这既是平台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是其社会责任。对只算经济账、流量账而见利忘义的平台,应依法承担罚款、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执照等行政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应对通过网络传播涉黄等不良信息或进行相关交易的行为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打击。

赵精武建议,监管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平台共同制定网络涉黄不良信息黑名单,并定期更新,指引平台运营方实施甄别的标准,厘定责任边界。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不良信息举报平台作用,高效处置公众所举报涉黄信息线索。

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负责人表示,将推进重点互联网企业专设 “ 护苗 ” 工作站点,打造 “ 护苗 ” 品牌,开展 “ 护苗 ” 正面宣传教育活动,打造 “ 护苗 ” 教育基地,推动学校、家庭严格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原文链接:http://news.cctv.com/2021/04/12/ARTIFU3rWB0wkS0UtKtaOL3S210412.shtml

正文完
 
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不知道 2023-08-21发表,共计2087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如无来源则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