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前夜!为什么说GPT是全村的希望

123次阅读

作者:元芳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还有几天时间,今年的一季度就要结束了,今天这篇文章,谈不上回顾和总结,至多算个人的一点观察和感想吧。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即将过去的这三个月,我想到的还是“卷”字,这种感受来自于周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朋友。

而且从大家的语气中听得出来,沮丧之外还多了几分失落,我想这是因为不少人对今年是抱有期待的吧。

1 从没这么卷过

被冷水浇得最透的当属年轻人,这一点从最近接连出现的几个热搜话题就能看得出来。

年轻人的难,首当其冲体现在就业上,2022 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 1076 万,再创历史新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冲击,这么多有学历的年轻人,一时都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却非易事。

于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登上热搜,年轻人感慨十年寒窗换下来的学历,非但不再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反而成了一种束缚。他们中不少受挫者,开始将希望诉诸神佛,可就是这样,一些所谓的主流媒体,还是不肯放过他们,撰文批评这一届年轻人“只上香,不上进”,自然也是再次登上热搜。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就业市场上的“僧多粥少”,不止体现在刚毕业的应届生身上,工作有些年头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同样为饭碗和生计犯愁。

比方说,最近在某职场 app 上,两家科技公司“变相降薪”的做法,就引发了不少讨论。

一家是自称“本分厂”的 OPPO,年终奖突然打骨折,受到冲击的员工发帖表示,正在做“找工作”和“维权起诉”两手准备。

另一家是最近的热门智能概念企业科大讯飞,员工发帖吐槽称,公司创新性发明的“绩效回溯制度,导致不少人收入下降,有员工甚至要倒贴公司钱。当然,针对“变相降薪”的说法,讯飞给出的回应是:纯属造谣。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连 OPPO 和讯飞这类行业头部公司都将“主意”打到了员工头上,市场之冷暖可见一斑。

而如果说“变相降薪”是企业内部在卷,是企业和员工在博弈,那么产品争相降价就是企业之间在卷,是一种更残酷的近似于“你死我活”的博弈。

一季度发生在车企之间故事就是这种博弈,特斯拉如同一条鲶鱼,搅得整个汽车行业不得安生,原本还只是新能源车之间的“卷”,很快就波及到了燃油车。

正当很多人担忧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前途时,湖北东风汽车集团却甩出了“王炸”,其名下的几款燃油车,降价幅度之大让市场瞠目结舌。

湖北打响降价第一枪后,其他地方、其他车企也不甘为人后,甚至奔驰、宝马和奥迪都坐不住,纷纷加入到了降价大部队之中。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这一轮“掀桌式”降价潮,威力不可谓不大,大到连德国媒体都发文感慨:中国车市从没这么卷过。

2 渐浓的危机气息

国内卷成这样,国外又是个什么情况呢?答案是似乎更卷,而且这种卷充满了危机的气息。

最近这几周,发生在欧美银行业的震荡,甚至引发了大家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

先是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美股银行股恐慌,集体上演大跌大戏,直至美联储去亲自下场“救市”,事情才暂时告一段落。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上周,更大的一颗雷爆了,管理资产超过 1 万亿美元的瑞士信贷银行“闪崩”。危机出现后,瑞士监管层 48 小时内紧急出手,牵线主导瑞银集团收购了处在“死亡”边缘的瑞信。

尽管从面上看,两家银行的危机得到了暂时性解除,但不论是美联储还是瑞士监管层采取的“救市”举措,都引发了极大争议。

尤其是在瑞银集团收购瑞信银行的救助方案中,面值约 172 亿美元的瑞信 AT1 债券将被完全减记,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直接清零,让不少市场观察者大呼不解。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要知道,在传统的市场交易中,债权可是一直要优先于股权,也就是说,企业清算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还债,还完债之后再弥补股东的损失。

这是一个运转了很久的规则,但在此番瑞信危机中被彻底打破,也难怪有人批评说,瑞士监管层的做法是帮助一方(股东)掠夺另一方(债券持有者),只会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对市场监管层的信任危机。而从欧美银行股后续的表现来看,这种批评和担忧不无道理,连“利润可观”的德意志银行都一度大跌 15%,吓得德国总理出面表态安抚市场。

也就是说,尽管出现问题的银行,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欧美银行业整体的危机却远未结束,尤其是对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差、自身运营模式有缺陷的中小银行来说,谁也不敢保证说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硅谷银行”。

除了风雨飘摇的银行业,另一个行业同样是坏消息不断,没错,这个行业就是被外界视作“明日希冀”的科技行业。

差不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媒体上就隔三差五地传出科技巨头裁员的消息,起初是少数几家,逐步就蔓延到了全行业。

而就在最近,两大科技巨头 Meta 与亚马逊,又相继宣布启动第二轮裁员计划,分别再裁员 10000 与 9000 人。要知道,就在前不久,他们已经裁了将近 3 万人。

巨头尚且如此,其他科技公司的境况可想而知。

据统计,2022 年,全球的 1052 家科技企业累计裁员超 16 万人。而 2023 年以来,不到 3 个月时间,全球 527 家科技企业已累计裁员超 15 万人,势头显然更加凶猛。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尽管科技公司的裁员,同不少巨头对趋势错判关系不小(毕竟持续数年的新冠疫情给线上提供了想象空间,巨头们宁可押错宝,也要扩张业务线和人员规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

而不论是银行业的震荡,还是科技巨头的收缩,一个共同的直接冲击因素便是美联储的暴力加息。

暴力到什么程度呢?算上最新 3 月 22 日这一次加息,自 2022 年 3 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 47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直接干到了 4.75%~5% 区间,而在加息前,这一数字接近于 0。

而暴力加息给银行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利率倒挂,即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

一直以来,银行都奉行“借短放长”的策略,即吸收低利率的短期存款,发放高利率的长期贷款,吃利差赚钱,但美联储的暴力加息让这种策略变得不再有效。几轮加息下来,银行很难再盈利,银行股的走势自然也就好看不起来了,市场上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极可能引发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而押注未来的高科技公司,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策略是融资。但暴力加息,极大提升了他们融资的成本,他们只能靠银行的存款来缓解现金流,而存款总有消耗完的一天,融不到钱,他们只好在节流上下功夫,于是便有了一轮凶狠过一轮的裁员。

也正是因为日子不好过,美国的科技巨头对像 Tik Tok、Temu 这样的“外来物种”抱有高度警惕,这便有了 Tik Tok 全球 CEO 周受资在美国国会“挨训”的场景,说到底还是一个“卷”字 啊,干不过你,我就想法子禁了你。

3 全村的希望

看得出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经济发展似乎都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国内大家之所以普遍觉得“难”和“卷”,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量在减少,个人找工作,企业卖产品,政府找项目,都是在存量的基础上进行博弈,而存量博弈往往是最残酷的。

国际上,地缘政治冲突日趋激化,系统性的经济危机似乎就在眼前,同样是因为旧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更大体量的人群过上更好的生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疫情作为一个变量,加速了一些事情的发生。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选择了用发钱来改善企业运行和民众生活,这样做确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带来的伤害。但负面作用同样巨大,毕竟发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欧美各大央行加印出来的,无奈放水只能延缓危机,并不能解决危机。

放水一时爽,但爽到通胀大爆发,几近洪水滔天时,总不能大家在那等着被淹死吧。

巨变前夜!为什么说 GPT 是全村的希望

于是,这便有了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举措,其中加得最为决绝的便是美联储。再之后,便有了银行暴雷,有了巨头裁员,有了各种“卷”和“难”……

那是不是就只能这样了呢?是不是就没什么好办法了呢?当然不是。

一般来讲,解决全球性危机的方案,无外乎两种,一曰战争,二曰重大科技突破。

前者,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便是最好的注脚,1930 年代的全球大萧条,致使欧美大量人口失业,基本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以纳粹希特勒为代表的政治赌徒瞅准时机,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发动了二战,并最终以死 2700 万,伤 6000 万人口的惨痛代价结束。

本质而言,战争是一种出清,既然现有资源无法保障现有人口的生存,那大家就只能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战争过后,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人口大幅减少,资源自然也就够了,而且战后一片狼藉,需要重建的地方太多,处处都是机会。二战过后,日、韩、德等诸多国家,都是把握住了战后的巨大机遇,得以实现经济腾飞。

但也正是在二战之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和核平衡的实现,发生全球性大战的概率大大缩小,科技突破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最主要方式。

以 1970 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例,彼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出现滞胀情况,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飙升至战后最高水平。加之政治上,美苏两大阵营仍在对立中,局势也是一度剑拔弩张。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正在悄然发展中,人类处在一次重大科技突破的前夜。

此后,以 PC 电脑为代表的 IT 产业迅速崛起,人类的工作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全球化也同样加快步伐,进入 1990 年代,全球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再之后的 2008 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差不多同时段,iPhone 横空出世,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一轮科技大发展,再一次消解了危机的发生,当然,也有人说不是消解,是延缓。

正是因为重大科技突破的这一魔力,2 月 27 日,ChatGPT 宣告问世以来,全球各个行业的人尤其是科技巨头们为之振奋。

作为一个长期押宝人工智能并且押中了的巨头创始人,微软的灵魂人物比尔盖茨更是直言,AI 时代已经开启,GPT 是 40 年来最具革命性技术。

相信看过 GPT4 展示发布会的朋友,不会对盖茨的这个判断感到怀疑,不论别的,GPT 对提高人类工作的效率,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更让人惊喜的是,生成式 AI 技术似乎正在以天为单位发生变化,相较于 GPT3.5,GPT4 的进步可谓迅猛。

同历史上发生的很多次危机一样,本轮全球经济最为致命的一个问题,便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高通胀迟迟未见退温。

尽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用了加息手段,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而且陷入了“通胀未解决,银行业反倒率先出现危机”的尴尬境地。

再有,美联储总不能一直加息吧,而加息一旦停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判。

这个时候,像 GPT 这类重大科技突破,便成了“全村的希望”。因为 只有科技的高速发展,才能治好高通胀问题的根。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 戴维斯研究发现,自 2001 年以来,技术进步(计算机、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等)对通胀的影响大约拉低了年均通胀率 0.5 个百分点,所以,在进入新世纪尤其 2008 年金融危机后,通胀在欧美主要经济体似乎不成其为问题,大家更担心的是经济过冷而不是过热。

关于这一点,国内经济学家香帅举过一个例子,她说,上世纪 90 年代,一台移动电话“大哥大”动辄上万元,是奢侈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今天,2000 元就能买到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后者可是要比笨头笨脑的“大哥大”厉害太多了。

所以,其实要是没有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问题,或者很大程度上能被温和的技术进步消解掉。但时至今日,高通胀已成定局,危机就在眼前,唯有寄望于生成式 AI 技术的飞跃了。

但这个技术究竟何时能大规模商业化,谁也说不好,那么,在等待这个“全村希望”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新东方创世人俞敏洪老师的说法,或许有借鉴意义,他直言“企业家没玩过 ChatGPT,没资格谈新科技发展”;但我想补充的是,除了企业家,各位读者朋友也应如此啊,一项新技术在成熟落地前,大家要做的事情是主动去学习和拥抱她。

当然,等待的过程从来都是难熬的,在等待中,“卷”和“难”也会一直在。

于个体乃至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黎明到来之前,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尽量以自保作为第一目标,活下去才能看到光。

而于国家而言,唯有祈祷纷争不再扩大、激化,全球化的果实能得以保存。

*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举报 / 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491831639589343&wfr=spider&for=pc

正文完
 
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不知道 2023-07-10发表,共计4859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如无来源则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