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未来?

144次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记者:李洋

全文字数:2445

预计阅读时间:8 分钟

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AI 翻译的相关应用程序和软件也日益丰富。除了谷歌翻译等几款近年流行的翻译软件外,ChatGPT 等新的 AI 工具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翻译,甚至可生成更准确、更流畅的翻译文本。

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围绕相关话题,中新社“东西问”此前在巴黎专访了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 ChatGPT 等 AI 新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AI 未来是否会给人工翻译带来较大冲击?

刘和平: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和手机的发展作一些类比。手机问世最初只具备通话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然而手机发展到现在也无法代替人。人工智能也是同样的道理。ChatGPT 或许可以被认为给人工翻译带来了冲击,但事实上相关技术在给人类提供更多帮助,并不能取代人工。人类也在这一过程中与时俱进。

在翻译领域,AI 能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翻译服务。每个人的翻译水平不尽相同,如果一个人的某个语种的翻译水平不如 AI,那他的相关工作就要被 AI 翻译所代替。未来翻译行业需要更多高端翻译,就是说人工翻译出的译文既要翻译出原文的基本信息,也要翻译出原文的情感。

我已经使用 ChatGPT 进行了翻译方面的很多试验。它可以平整地把原文翻译出来,能够做到没有语法错误,但是这种 AI 翻译出的译文是没有情感的。我想要通过原文表达的喜怒哀乐,AI 译文终归无法完全表达出来,至少目前是这样。人工翻译应在“创新”和“情感”上为自身发展留好位置。

中新社记者:但社会各界存在某种担心,即人工翻译未来是不是会真的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刘和平:现在翻译专业的学生和家长都对此有些担心,社会舆论同样对此担心,我个人觉得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AI 翻译永远无法代替人工翻译。我们早年写文章使用稿纸,后来使用电脑,再后来开始用语音识别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产力是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显然不愿意再退回到使用稿纸写文章的时代。因此我建议青年学子应该面向未来,拥抱技术,充分发掘出人的价值。

未来也许 90% 的翻译都可能由翻译软件来做,但剩下的 10% 仍需要水平更高的翻译人才去完成,总归需要有人来实现这“最后一公里”的翻译工作。因此这就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AI 技术日新月异,即使已退休,但我现在一直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和探索。

试验后,我就在思考 ChatGPT 在翻译方面有哪些不足,相对于这些不足,我的优势又在哪里,所以我得出 AI 翻译无法代替人工翻译的结论。

视觉中国 供图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比如在文学翻译方面,人工智能是否就无法取代您的工作?

刘和平:AI 现在能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翻译,但译文很平淡。作者想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AI 是翻译不出来的。

因此我告诉学生,对于技术的发展,不要害怕,所要做的是去提升个人能力,学会把 AI 利用好,让这项技术给翻译“插上另一双翅膀”,这样就能“飞得更高”。

中新社记者:在 2018 年,中国外文局就与 科大讯飞 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美国也在积极投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翻译平台。据您了解,目前人工智能翻译平台的水平如何?

刘和平:以前我使用谷歌翻译比较多,主要是中文、英语、法语等语言的互译,一些外国软件的欧洲语言互译较好。现在学生中使用 DeepL 翻译比较多,质量也还不错,但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仍有待商榷。总的来说 AI 翻译平台的欧洲语言互译完成度较高,但东西方语言之间的互译,完成度就相对差一些。这些翻译平台译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比较累赘、句子之间衔接和逻辑性都比较差。尽管没有大的语法错误,但译文的整体感觉还是比较生硬。

AI 翻译平台有自我学习的功能,我们之前和微软做过相关的翻译试验,在会议开始前先把主讲人的演示文稿输入平台,让平台提前了解将要翻译的大致内容,AI 翻译平台对会议翻译的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这和人工翻译有一定的相似性。但 AI 翻译平台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的翻译。对于多语种的同声传译,AI 翻译平台也是无法处理的。

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未来?插图2

2019 年 7 月, 科大讯飞代表团携讯飞翻译机、讯飞智能办公本等人工智能产品和合作伙伴智能 机器人 产品亮相 2019 澳中(墨尔本)博览会,全方位展现科大讯飞及生态合作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张晓理 摄

中新社记者:您主持研发“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建设及应用开发”,该项目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设有中文、英语、法语、日语、韩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8 个语种的术语库。为何要建立该术语库?是否达到预期?是否还会应用到其他活动中?

刘和平:北京冬奥组委在 2017 年开展了北京冬奥会语言行动计划,北京语言大学设立了相应的项目,旨在服务冬奥会。在 2021 年我们交付了“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第三版,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跨语言术语库的研发实际上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此前每届奥运会开过之后,所有的相关语言方面的技术资料就都已散失难寻,北京举办冬奥会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藉此开发了这个跨语言术语库。国际奥委会确定北京冬奥会要使用这 8 个语种,我们相应成立了 8 个语种的专家组,定期开会研究推进相关的术语库研发工作,最终编纂了对应 8 个语种的术语共计 13.2 万条。这是全球第一个与冬奥会相关的多语种智能化平台,涵盖冬奥会核心术语、运营术语及常用词汇,填补了冬奥术语的空白。

我们希望术语库在完成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任务后,能够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语言遗产,未来举行的冬奥会也可以借鉴利用。我个人希望今后该术语库在国家支持下,能够扩展成为国家专项体育运动跨语言术语平台,例如足球、网球、马拉松赛等。接下来如果要将术语库应用到其他体育活动比如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还应再增添相关内容。相关平台建设的思路已经很清晰,将来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

中新社记者:该术语库是否能应用于人工智能场景中?

刘和平:是的,“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平台,更多的是像百科知识那样呈现,查询相关词条的时候能够提供相应的语境。我们可以了解在什么背景下使用相关词汇。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还在研发与 AI 相关的其他科研项目,我们希望能将这些科研项目和术语库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用。当然这还需要后期的持续投入。

受访者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李洋 摄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李洋 摄

刘和平,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博士,法兰西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中国翻译界的权威专家。她是“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建设及应用开发”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翻译理论与教学、中法跨文化研究。

原标题:《刘和平: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未来?| 东西问》

文字编辑:安 英昭

图片编辑:苏丹

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未来?插图4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 APP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7-02/doc-imyzharu6621203.shtml

正文完
 
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不知道 2023-07-04发表,共计2878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如无来源则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